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学术研究 > 正文内容

提升国际化程度助推长沙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思考

更新日期:2024-03-04   浏览次数:
课题组
       “国际”是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方向,国际化程度体现了城市消费的辐射能力与资源的整合水平,是吸纳全球消费市场、集聚全球消费资源的关键要素。近年来,长沙文旅、餐饮、娱乐等新消费蓬勃发展,“网红”城市热度不减,境内外游客数量急剧增长,国际大牌入驻数量逐年增加,国际化氛围正在增强,但总体来看,与现有的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,长沙国际化程度仍然不高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       一是国际资源集聚不足。首店经济是城市商业蓬勃发展的“风向标”,是最能彰显城市消费“国际范”的重要指标,也是带动消费的强大动力。据赢商网数据显示,2019-2023年,长沙共计开出465家首店。其中,2023年为111家,全年的首店数据中全国首店占比仅为11%,与已经获商务部批准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5个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重庆)存在较大差距。如据北京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北京自2019年起,已引入2774家首店,在数量上稳居国内首店经济第一梯队,2023年新增首店946家,其中国际品牌占比22%;据重庆市政府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月初,重庆累计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超1800个,2023年前三季度,引进品牌首店341个、增长216%。结合首店经济数据可知,长沙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度较低,消费国际示范性及辐射力有待提高。
       二是国际氛围感不强。长沙作为“国际工程机械之都”“世界媒体艺术之都”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,但具体来看,国际氛围感仍然较弱。外国政府的驻长机构、国际组织驻长机构数量极少,缺乏消费国际平台,全市能承载国际消费的商圈仅1个(五一商圈),而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国际化商圈数量均超过5个。长沙承办的国际性会展、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较少,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弱,外国在长沙工作、旅游和生活的人员相对较少,国际社区数量不多。结合数据来看,2023年长沙接待入境游客35.53万人次,而上海为364万人次,差距极大。
       三是国际消费环境不优。对比上海、北京等国际化大都市,长沙在外币兑换、多语种导购、退税、售后、咨询等配套服务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改善空间,长沙无市内免税店,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有限,免税政策限制亦较多,消费场所国际化标识与服务人员欠缺,未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消费环境。在城市基础设施即硬环境上亦存在改进之处,交通、环卫、园林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部分不足,城市基建与商业空间、人行空间结合不够,人性化程度有待提高。
       根据长沙特色与标杆城市的经验,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长沙国际化程度,为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益借鉴。
【字体: